首页 > 教程 > 浅谈前苏联解体

浅谈前苏联解体

时间:2018-12-25 | 来源:MindManager官网 | 阅读:119

话题: mindmanager

前苏联,曾经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冷战中与美国全方位竞赛的国家,却在1991年解体。神秘的苏联为什么解体呢,是另有隐情还是内部原因?今天我们通过MindManager2017思维导图一起解密前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一般是指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历史事件。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

这是自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放宽对媒体控制、1989年在辛纳屈主义主导下拒绝干涉东欧剧变与默许两德统一、1990年放弃苏共领导体制允许多党制、1991年上半年从波罗的海国家撤军和1991年8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书记职位和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后,苏联党政体制瓦解过程的最后一步。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连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于1991年12月27日分别继承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下属国际组织中的原苏联、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原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席位。其他12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新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稍早举行的独联体首脑的阿拉木图峰会中,与会首脑一致同意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一概由俄罗斯联邦接收。

苏联解体后,首都莫斯科成为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首都,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在戈尔巴乔夫之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同时,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而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苏联必定解体。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然而,苏联的解体与否,只取决于苏联的权力阶层的决策。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舆论优势抵制分裂势力,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导致苏联局势的急剧转折。

1991年8月19日,苏共以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多名强硬派高层领导(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总理、内务部长)为阻止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等人签署一个旨在维护苏联形式上存在,同意给予个加盟共和国与自治共和国更大自主权的新同盟条约,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组建了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克里米亚别墅中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与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新思维运动”。

政变开始后,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立刻向叶利钦表态请求支持,叶利钦非常明确地拒绝了这一邀请。他站在一辆坦克车上发表讲话说:“因为电视和广播都不能用了,所以我在此宣布声明文,各位俄罗斯的国民,从18日晚到19日期间,我们合法选出的总统被逼下权力的座椅。我们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是违法的!”

八一九事件后,苏联政局急转直下,当局逮捕了参与政变的领导人,以叛国罪予以起诉,并对国防部、内务部等要害部门进行清洗。苏联共产党完全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停止苏联的存在。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字加盟了独联体,苏联彻底被宣判死刑。叶利钦发表讲话时说:“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至此,存在了69年的苏联解体,曾经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已不复存在。

接下来简单的谈一下苏联解体后军队的分配。按理说军队应该分给军队所在驻地的国家,但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几年就预见到了苏联的崩溃,于是暗中将军队的大批中高级军官换成了俄罗斯人,解体后军官就宣布效忠俄罗斯,海陆空三军都是如此。

先说陆军,苏联解体时剩下的约40000辆坦克和大批装甲车等陆军装备基本上由俄罗斯和乌克兰瓜分,毕竟乌克兰是苏联的坦克基地,不过坦克设计局和坦克工厂就只能留给乌克兰了,至于士兵,刚才说了大部分效忠俄罗斯,俄罗斯同时还继承了大量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基地,比如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

再说空军,苏联的空军基地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苏联解体后又有很多俄罗斯籍的飞行员把飞机开回了俄罗斯,所以还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飞机只是少数,至于飞机工厂,所在国家无力维持的都由俄罗斯继承,如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工厂。

再说海军,海军的争议不多,苏联本土四大舰队的基地三个在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克兰,舰艇由俄乌瓜分,俄罗斯得到了大部分舰艇约40艘,包括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乌克兰只得到6艘。

当时的分配原则就是就地分配,即是各个加盟国领土上的军队归属该国所有,但是也有例外,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所有核潜艇和核导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在解体前夕从黑海舰队调到了北方舰队(以免分家时被分到乌克兰)。

虽然苏联解体变成了15个国家,但世界更加趋于和平,没有冷战的争锋相对,也没有了美苏之间的军事竞赛,没有了美苏之间的互相暗杀。国内也没有了动荡,俄罗斯与东欧的经济也开始复苏,虽然现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很微妙,这毕竟是历史原因,我们不好谈论太多。总之前苏联的解体也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解体解救了数以千计的人。

MindManager思维导图为您揭秘了前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各位看官还满意吗?思维导图对历史的解读是非常透彻的,不仅历史,经济,金融,军事等等各个领域都有思维导图的一席之地。相信拥有思维导图的人必定会带来不止物质上的财富,起码精神阶层会得到很大的丰富。

更多关于MindManager思维导图的内容,请关注MindManager教程。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