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游攻略 > 《战争与和平》第二乐章结构分析

《战争与和平》第二乐章结构分析

时间:2024-03-28 | 来源: | 阅读:176

话题: 战争与和平 战争

第二乐章由《反抗之歌》《新生之歌》《战争之灵》(无言诗)三个部分构成。三个部分以派生的旋律发展方式作为音乐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材料进行变形、衍展等方式形成整体音乐材料的发展逻辑。三者以“激动—缓和—更激动”的方式进行陈述,在音乐情绪上的对

《战争与和平》第二乐章由《反抗之歌》《新生之歌》《战争之灵》(无言诗)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通过派生的旋律发展方式相互联系,以此形成整体音乐材料的发展逻辑。音乐情绪上的对比十分强烈,分别呈现出果敢、英勇抗敌、万物复苏以及壮烈、坚定的音乐情绪。这种音乐情绪的转换自然且顺畅,随着速度、诗词和情绪的变化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和乐句。

第一部分由引子以及二部性结构构成,横向旋律采用无调性音乐创作而成。赋格段中的主题具有不协和的碰撞效果,结合速度、演奏法刻画出人们反抗战争的音乐形象。A乐段体现了鲜明的主复同构的态势,刘湲先生的变奏原则也贯穿其中。B乐段则采用了大量长线条的旋律和和声性的织体,表现出人们为了反抗战争而各自发声的场面。

第二部分由带前奏的三部性结构构成。前奏以四种不同特性的对比复调构成,勾勒出一幅“新生”的画卷。C乐段以合唱组为主体,采用大量长线条的旋律和和声性的织体来表达新生。D乐段则由合唱组的五声部模仿复调构成,整个乐段一气呵成,通过弦乐组的震音演奏和其他各组乐器的点缀式音符来构成对比。

第三部分以带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呈现。F乐段通过快速的无调性旋律以及对比因素来展现战争的无言诗。G乐段则不断发展并最终停留在打击乐声部,通过各乐句之间的联系将音乐的情绪推向高潮,表现出战争之灵(无言诗)。

第三乐章由《和平·田园之歌》一个部分构成,以G-C-D(“512”)三音组成的音核为旋律发展的核心材料。引子采用非旋律的节奏材料构成,而A段和A’段则通过大小调式进行写作,并围绕“512”音核进行发展、变化。整体的音乐情绪平缓、自由,声部与声部之间以协和音响为主,对比不是特别强烈,在表现万物复苏以及对和平的美好愿景。

刘湲先生的创作方法中有一个“单细胞”生成原则。这一方法将作品所要表现的性格特征、风格特征和思想内涵高度浓缩于一个微型的音高材料复合体形式之中,再通过对其不断衍展、变化生成整部作品的全貌。这种“细胞”在音乐核心发展的技术也被称为“全息”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凝聚结构的向心力,控制作品整体的框架,而且能够有效地凝聚结构的向心力。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