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专家:特大城市限制网约车合理,解决出行要靠公交

专家:特大城市限制网约车合理,解决出行要靠公交

时间:2016-10-20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87

话题: 网约车

可见,网约车以更多的车辆,运载了更少的人。而且,这还是在补贴刺激之下的成绩。如果补贴逐步降低乃至取消,网约车的客运量还会持续走低。

实际上,上海市出租车客运量自2010年到达314万/日的峰值后,已开始逐步回落。这说明,分流的客运量更多地被公共交通所消化。近年来对于网约车过度旺盛的需求,不是因为市民出行需求增加了,而是因为网约车的价格被扭曲后脱离了市场规律。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冯苏苇就认为,平台采用对司机、乘客两端持续补贴,出行的价格机制被扭曲,乘客的机动化需求也由此被诱发出来,导致网约车使用频次大幅增加,这些因素或会抵消专车、合乘所带来的小汽车出行减少效应。

由于网约车的大量涌入,给上海约每天新增加交通量250万车公里,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及近效区范围,约占该区域道路交通出行量的2-3%。

可不要小看这新增的2-3%,因为上海交通道路压力已经是高位运行,每多一点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上海小汽车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递增,但道路长度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7%,道路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市的道路资源不可能支撑个体化交通方式比例较高的交通模式。

所以,随着大量网约车的涌入,虽然少数市民觉得叫车更方便了,但大数据显示的结果是,只是大家“坐在车上、堵在路上”的时间更长了而已。

“无论是因为道路空间分配还是空气质量管理,几乎没有一个特大城市能够放任小汽车的使用,而必须约束甚至管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导陈小鸿也认为,“网约车大规模出现前,上海出租车运量基本稳定并逐年小幅下降,只是在高峰及特殊气候情况下才会打车难。”

特大城市出行路在何方?专家:公共交通!

缓解特大城市出行难,小汽车的作用甚至是弊大于利。

还是用数据说话,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薛美根表示,就中心城道路交通客运量(不含步行)而言,小客车和出租车用75%的道路资源承担了40%的客运需求,而地面公交用3%的道路资源承担了35%的客运需求,其余为非机动车承担——可见,小客车和出租车客运效率远低于公交。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