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屈原和粽子:我俩没关系!

屈原和粽子:我俩没关系!

时间:2015-06-20 | 来源:知乎日报 | 阅读:72

话题: 端午节

虽然端午现在是一个很欢乐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花样繁多,但溯其缘起,却始于忧惧。农历五月,正值年中,时节更替,寒气渐尽,热气饱和,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阴阳争锋、生死攸关的关键月份,是个卫生防疫月,《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五月被视为“恶月”,在这个月份出生自然不吉利。王充《论衡·四讳》中言:“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已而举之,父母祸死。”相传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便被父亲所弃。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说法,至今没有定论。但它本是一个“顺应天时”的节日无疑。总之,关于五月的诸多活动渐渐都汇聚到五月五日,专重五日,遂成端午节,而魏晋南北朝时,屈原这个人物和相关故事逐渐附着其上,端午原本驱邪避毒的意义渐被遮蔽,反而被赋予的屈原主题占据上风,久而久之,成了一种大众的“常识”。

并非没有质疑,宋人项安世说:“俗言端午为屈原,七夕为女牛,皆附会之说也,大率人情,每两月必一聚会,而阳月必用,阳日必重之,故古人因情而立教,示尊阳也。是故正月则用一日,三月则用重三,五月则用重五。”认为古人是因人情立节,虽然此说也有穿凿附会之处,但还是比屈原之说靠谱许多。屈原究竟是否端午投江,其实史无明据。胡适说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有太多文学、伦理、民俗的意义附加上来:“古代有许多东西是一班无名的小百姓发明的,但后人感恩图报,或是为便利起见,往往把许多发明都记到一两个有名的人物的功德簿上去。……譬如诸葛亮借箭时用的草人,可以收到无数箭,故我叫他们做‘箭垛’。”不过,与其说这是一种谎言,不如说是一种凝聚了社会共识和文化传承的结果,除了纪念屈原,古时还流传过端午纪念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的传说,但很显然,千载以降,在这场优胜劣汰的文化选择中,屈原一骑绝尘,以绝对优势胜出,成了端午节当仁不让的主角。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