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手机之后,“刷脸开车”时代即将来临

手机之后,“刷脸开车”时代即将来临

时间:2015-08-31 | 来源:广州日报 | 阅读:80

话题: 视网膜识别 指纹识别

人脸和声纹运用的成本低,只是基于现有硬件的运用。而且,可以远程启动,人刚走到车旁,车门便自动打开,发动机自动启动,空调开启。

手机?手机!

现代人已经离不开手机,将手机变成车钥匙,不是设想正在成为现实。现在许多品牌都推出手机APP,通过手机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用手机遥控汽车驶出停车位,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就看需要与否。

手机被盗怎么办?第一,手机本身有远程锁死功能,可以让小偷难以使用手机。第二,可以像挂失银行卡一样,挂失手机中的汽车APP,避免车辆被盗。第三手机APP软件本身也可以设置密码,车企对于车主身份的验证还是小心翼翼,谨防有失。

当然,丢失手机的概率比较高。与手机一起匹配通常还有上述的防盗技术,最有可能是声纹。两种技术交叉鉴别,能确定真实身份。未来手表还能不能存在这还是未知数。但没有关系,手机没有了,肯定还有取代手机的物品出现,比如手表,还比如眼镜,它们同样能起到车钥匙的功能。

记者观察:成本与效果是关键

今年4~6月,J.D.Power对4200新车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超过半数车主,没有使用投资数以亿元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在车载互联技术上,至少有20%的新车主不会使用33项技术中的16项。严格上讲,人脸、声纹、手机等防盗技术属于车载互联技术。但不用担心,这些配置都是使用车辆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否则不能顺利启动车辆。

现在更需要担心成本与效果。汽车企业迟迟不愿普及这些车载互联防盗技术,最根本原因在于成本。就算这些技术低至1000元每辆车,对于车企而言,也是不堪重负,意味着要增加超过10亿元的支出。也只有互联网企业能够打破这一常规,互联网造车起点高,购买者对车价不是那么敏感,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高新技术。至于效果现在还不能下结论,等到互联网汽车大规模面世,再一起讨论。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