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白化高原鼠兔正交、反交、测交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其白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将野生高原鼠兔和白化种进行对比,科学家发现有如下不同:
毛色:野生为灰褐色,白化为纯白色;
产仔率:野生较高,白化略低;
性情:白化高原鼠兔更温驯;
体重和体长:白化的都略胜出;
眼睛:野生为黑色,白化为红色。
高原鼠兔
由于鼠兔的眼睛虹膜颜色和毛色是连锁的,这足以证明控制它们的基因是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同为哺乳动物,大熊猫白化病患者的情况和鼠兔也类似。相关的隐性遗传基因必然也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截至目前,在对动物白化病的研究中,科学家对白化小鼠的关注是最多的。在小鼠体内,与白化病有关的基因有abcd四种。其中abc三种基因具有支配性,各自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当c基因为隐性纯合的cc时,可以遮盖任何其他基因的色素效果。A一B一C一D为野生色,A一bb一C一D为桂皮色,aa一B一C一D为黑色,aa一bb一C一D为棕色。野生小鼠就是灰褐色的。
在鱼类中同样有白化病。鱼类有三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银白色素细胞。对于鱼类来说,白化就意味着发生更多疾病和失去保护色,生存能力大大降低。而在哺乳动物中,这一点并不明显,人类的白化病也不一定会引起其他疾病。
珍珠龙胆石斑(白化突变体色)
引起鱼类白化的原因很多,它们不但可以受遗传基因突变影响发生白化,还会因为环境营养等因素而白化。甚至不同的饵料,维生素的缺乏与过量,光照、水量和重金属都可能成为导致鱼类白化的罪魁祸首。而哺乳动物中,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比较轻。
在文首我们提到过,与小鼠一样,大熊猫也存在白色品种。在陕西佛坪发现的白色大熊猫,除了眼圈和四肢为黑色,从耳朵到肩胛骨,直到整个躯体,都是白色的。白色大熊猫的毛色还略带淡黄。研究表明,白色、全棕色、棕白色三种毛色都可能是白化病的一种。棕色就意味着真黑色素分泌的减少甚至不分泌,而褐黑色素分泌增加。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棕白色大熊猫的毛色是偏向棕红的。由小鼠的突变可以推知,全棕色大熊猫应该也产生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突变。而棕白色可能是一个突变,白色应该也是两个以上的突变所致。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