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智能手表转变:设计与功能删繁就简回归传统

智能手表转变:设计与功能删繁就简回归传统

时间:2015-10-22 | 来源:钛媒体 | 阅读:58

话题: 智能穿戴 智能手表

之前企鹅智库的报告显示,大多数智能手环的用户留存率不超过三个月,也就是说人们对新奇炫酷功能的追求多是出于猎奇心理,真正能够留住用户的还是刚需功能。不管是谷歌还是苹果都在炫耀自己的手表应用数目,尽管质量良莠不齐,还有很多厂商以控制智能家居、手腕投影来吸引消费者。但电池技术的瓶颈似乎没有给智能手表太多的想象空间,Apple Watch 18小时的理想续航时长已经成为用户吐槽的重点,智能手表厂商们是时候在功能上进行取舍,删繁就简以满足用户刚需,优化用户体验。

从最近发布的几款智能手表来看,一些刚需问题正在不断优化。首先是时间显示,很多厂商忽略了手表这一最基础的功能,也有一些厂商在时间显示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借助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上千种表盘,却在视觉效果和省电方面留下了败笔。

其次是健康模块,总的来看有数据没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特别智能手表相比于智能手环采取了更多的生理数据。苹果和三星把这些数据纳入到了健康模块,在国外也已经有和医疗机构合作的先例,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三是辅助功能,机会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把智能手表定义为手机助手,优化的重点也就在手机的辅助功能上,比如消息提醒、运动跟踪等等。

除此之外,智能手表的续航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某些产品宣称57小时的续航时间,相比于Apple Watch着实提升了不少。可以看出,智能手表正在走出鼓吹智能的误区,在刚需功能的优化上煞费苦心,这或许正是可穿戴产品不鸡肋的可行之路。

智能手表的三个设计逻辑

其实,不管是外观设计的迭代还是功能偏好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设计逻辑的进步。摆脱了野蛮生长的智能手表,各家在产品设计上更加理性,也体现除了更多的“小我”色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主流智能手表厂商的三个设计逻辑。

首先是生态逻辑

放在智能家居的大背景下,智能手表在一些厂商眼里已成为智能生态的重要一环,比如说小米和苹果。以Apple Watch为例,Watch OS、iOS和OS X自成一体,有着近似的设计风格,不同产品和系统间环环相扣、分工明显,目前Apple Watch还只是iPhone的一个辅助工具,可以预言在不久之后,Apple Watch将和Apple TV、CarPlay等打通,拥有跟多的控制功能。从另一方面来说,Apple Watch、Gear S2等产品都加入了支付功能,而其背后正是Apple Pay和Samsung Pay等支付生态。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