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挖了谁的墙角?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挖了谁的墙角?

时间:2015-11-13 | 来源:虎嗅网 | 阅读:189

话题: 阿里巴巴 京东

4亿到900亿,七年天猫双十一日交易额翻了224倍。哪怕双十一饱受质疑,但无可争议的是,电商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电商行业的未来还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

统计显示,电商企业的总体人员流动比例达到19.20%,其中,40%以上的电商企业人才流动比率超过20%,有一些企业员工流动率甚至超过50%。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已经、正在或即将投身电商领域。

笔者统计了阿里、京东等大电商平台近五年来的高管流动,总结了高端人才流动的趋势,试图寻找当下和未来电商人才流入的下一站。

IPO前:市场公关、国际业务人才流动频繁

做电商关键要人才和资金,资本流入之后,企业开始业务布局,从而吸引人才流入。回顾刘强东12年创业路,一直带领着京东以行业挑战者的角色全力奔跑。在资本的支持下,从传统线下零售到线上电商,京东与一个个巨头互博,逐步奠定了自己电商巨头的地位,也改变了中国电商行业的格局

2008年,京东在今日资本的推动下拉开了与同行亚马逊、当当、新蛋等的距离,以13亿的销售额一骑绝尘,2009年甚至飙升至40亿元。2011年至2013年,京东完成3轮融资,融资金额分别为15亿美元、3亿美元和10亿美元。在资本的强力扶持下,京东大力引进顶尖的市场公关人才。

在媒体人出身的吴声和继位者索尼老兵李曦的带领下,京东连续打造了西红柿门营销、京东6.18和8.15价格战等轰动一时的公关营销事件,在当时与苏宁、国美的PK中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当资本开始流入新行业,当大公司开始布局新业务,市场公关人才往往是嗅觉最灵敏、最先投身其中的人群。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市场公关人才陆续进入电商行业,他们在阿里、京东、一号店、乐视等大平台完成互联网职业转型。

人才在传统行业积累行业经验和资源往往需要几十年,而投身互联网后常常在3到5年快速释放,2年为互联网职业经理人换工作平均周期。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