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孙实 田香宁 4月7日报道
如果你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当机器人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对此,富士康给出的最新答案是:每年增加超过1万台机器人和10万套自动化设备。
其实,富士康“引进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消息由来已久,甚至还颇有一些激进。
200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提出了发展机器人的规划,并聘请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化专家。
2007年,富士康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
2008年,富士康机器人开始投入生产。
2009年,15款名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开发完成,并被应用于喷涂、装配、搬运等工序。
此后郭台铭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规划:
2011年: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最终 “三年造一百万台机器人”。
2014年: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希望在五至十年内利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2015年:在未来3年内达成7成人力由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取代。
招工难 逼着富士康雇佣机器人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一直在享受着“人口红利”,但现在这种红利则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逐渐短缺。
彭博社分析师曾撰文:
自2006年以来,中国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工资差距缩小了50%以上。到2015年,大陆年轻务工人员数量会下降2000万,至5.05亿人,到2020年将再次减少2200万人。“中国制造业面临非常大的工资成本压力,富士康同样难逃厄运。
一名富士康的中层干部回忆2005年富士康太原工厂招工的情况:
那时技术管理型人才只招重点大学毕业生,普通工人至少得有中专以上文化。当时基层工人一个月能挣到2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并不低于普通太原市民。求职者要靠托关系,甚至花钱才能加入富士康。
但在2012年,还是同样的工厂,同样的招聘人员,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非别无选择,否则现在的小孩不会选择富士康。在近两年外出招聘技术人员的时候,经常不得不去一些很次的学校才能招到人。”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