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英特尔入华的第三十年。
1985年,英特尔尚且只是一个年销售额仅16亿美元的储存器公司,在日本新兴同行的挤压之下,时任英特尔总裁的传奇人物安迪·格鲁夫率领英特尔实施了那次著名的战略转型:放弃储存器业务,全力发展微处理器,进而将英特尔的CPU成功植入全球超过80%的计算机。
也正是这一年,英特尔在中国落地了它的首家办事处,试图学着与这个正在开放的古老国家做生意。
三十年后,产业变革之火仍在继续燎原,而随着英特尔连续多年高踞“对华依赖指数”榜单前三——此项指数由《经济学人》提出,这本著名的杂志根据海外企业在中国所取得的收入与其市值进行加权计算,最终用于衡量这些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它在中国表现出来的变化也相当显著。
比如IDF(英特尔的年度信息技术峰会),从2014年开始,它的中国站举办地点就从北京迁往深圳,这是一个承担复兴英特尔使命的城市,也是中国的硬件之都。去年,深圳为英特尔实现了4600万平板电脑的出货量,超出预期的4000万计划,这对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场上与高通竞争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今年这场IDF,也成为英特尔史上姿态最低、变量最大的一次活动。
但是,就如1985年的英特尔一样,2015年的英特尔同样在战略层面对未来做出了新的预言,即:终端设备的规模爆炸,会同步增加数据的价值,对智能商品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数据的驾驭。
“到了2020年时,全世界会有500亿台互联互通设备,他们都要连到后端的数据中心,这会产生高达44ZB的数据。那么多的数据怎么处理?对这样的数据要进行挖掘,要进行分析,要发掘出价值,这样我们就需要有更多客户端的设备,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就会有更多客户端的设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于英特尔的转型,其全球副总裁费道明如上描述。用更加直白的语言来讲,就是英特尔希望扩大硬件业务的边界,不仅要继续从物理层面支持物联网带来的智能硬件巨浪,还要从信息层面解决数据的应用效率。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