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独处、寂寞大不相同
所谓的“孤独者”到底孤独到什么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感知程度不一样,如何评定孤独感高低?张晓庆介绍道,心理学上通过UCLA 孤独量表来测定,全量表共有20个条目,包括每天独处的时间、独自进晚餐的次数、独自过周末的次数等。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分=一直有此感,l分=从未有此感觉,中间逐级递减。测评的得分越高,孤独程度越高。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独处的时间,但要注意的是,独处不代表孤独。甚至随着网络的发展,只要社交一直持续,独处就不算成立。从性质来看,独处是一种空间感,而孤独是一种心理反应;从出发点来看,独处更多是主动的选择,而孤独倾向被动、被孤立感,极有可能经历过努力摆脱孤独感但却失败的过程。孤独还与长期的被抛弃感、抑郁感、空虚感、无望感、自闭感等情绪相关,这些情绪未必都是在独处的时候产生的。”张晓庆指出,如果是被动的独处,比如背井离乡去到一个不适应的新环境,因为语言不通而与周围交流困难,也有可能引发孤独感,但这是心理上的调节问题,跟空间上的独处已经没太大关联。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过,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对此,张晓庆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孤’和‘独’其实都表达了一种个体单独存在的状态,当情感投射不缺失对象时,孤独当然可以是非常圆满的体验。” 比如面对汪洋大海或登山至顶峰,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的感觉,只想张开双臂,不被任何事情打扰——此时你的注意力在壮阔的景色上,情感投射落到了实处;如果你看腻了风景,却还是要保持姿态,厌烦感甚至孤独感很快会随之而来。
“当然,UCLA 孤独量表本身就是针对社交而设计的,所以,孤独感可以说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无法融入、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失落情绪,它跟无所事事的寂寞和空间上的独处并不一样。”张晓庆说。
沓沓旅游社交 v1.8.62 152.33 MB
下载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