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病,可能是一种社交恐惧
孤独意味着负面情绪,因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抑郁、自闭等症状。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傅毅军教授认为,孤独感与病理学上的孤独症存在本质的差别。“孤独症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发于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一般来说,患者会回避目光接触,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严重的甚至在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傅毅军强调,孤独症引发的社交障碍表现容易让人与孤独者们的社交恐惧混为一谈。“两者的因果关系推导存在本质差别。孤独者们由于社交恐惧,表现出明显的害怕、紧张,影响他们在社交中的发挥,带来挫折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孤独的感觉;孤独症患者则无论有无社交障碍,只要存在其他并发表现,都无法改变其病症的定性。”
在社交场合中,孤独者们往往将精力集中在观察而不是表达,所以比正常人更能捕捉到人的情绪变化,但由于他们不能给予反馈,因此这种“特殊技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傅毅军认为,这项实验研究虽然没有提出怎样帮孤独者们利用“懂得多”的优势来破解社交恐惧,但起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孤独者们需要的不是从零开始学习社交技能,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已经把这些技能牢记于心。相反,孤独者们更需要抛弃瞻前顾后的念头,方能利用好已有的社交技能,结交朋友、走出孤独。
专家支招:如何摆脱社交恐惧
克服社交恐惧,首先要找出潜意识中抗拒社交的原因。大体来说分两种,一种是“心累型”,就像在信息大爆炸时期,人们对太多的新闻轰炸产生了厌烦感,选择自主屏蔽信息。社交也分为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社交都出现了类似“你说你的,但我不感兴趣”或“你说你的,但我不同意”的情况,然而出于礼貌,我们很少会把无趣感和反对意见明确表现出来——这种只消耗时间却没有产生乐趣、增进感情的社交纯粹是无效社交。当人们在社交上付出的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越来越没有回报时,就会倾向于减少社交,久而久之社交技能“废退”,甚至表现出了“孤独者”的一些特征。
沓沓旅游社交 v1.8.62 152.33 MB
下载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