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电信运营商能否在网络安全领域掘到金?

电信运营商能否在网络安全领域掘到金?

时间:2015-10-08 | 来源:信息安全D1net | 阅读:111

话题: 信息安全D1net


这都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运营商都将其视为互联网化转型的一次重大业务布局。但问题是,运营商在网络安全领域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电信运营商能否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际作为,能否掘到金矿。


如果从网络、应用和终端三个层面来分析,个人认为,电信运营商的优势主要(或者不客气的说,仅仅)体现在网络层面,而至于应用层面和终端层面表现的更多是劣势。


我们知道,构成比较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通常都是网络攻击,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攻击。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个人或者组织资产。非传统武装打击方式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攻击引发的潜在危害巨大,因而也是最担心的。所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网络服务商,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最大。如前述提到的电信的DDos防护产品“云堤”便是如此,流量攻击清洗能力、攻击溯源能力。再就是为党政军、金融、税务等特殊行业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方面。


而在互联网应用层面,其主要仍然体现为作为管道提供商,在应用服务商接入层的网络安全能力方面。至于互联网应用本身的安全能力,运营商不具备,主要做辅助性作用。


在终端层面,同样的道理,也不是运营商的专长。我们看到中国电信推出的安全手机,本身也是基于网络的抗干扰、通信安全和数据保密性等,主要是用户隐私泄露等。但如今的网络时代,诸如姓名、年龄、电话号码等传统所谓的隐私已经毫无隐私可言。


由于运营商本身提供的各类应用在行业缺乏竞争力,安全对用户而言卖点不足,而像双系统安全手机这样集终端、网络和应用为一体的整合方式,虽然解决了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但在行业存在可替代且免费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要形成有效付费很困难。既有行业竞争问题,也有用户为安全买单的习惯转变问题。因此,从侧面数据来看,中国电信推出的安全手机,在市场上的反向并不佳。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