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双十一“疯狂”过后:劳筋伤骨,不亦悲乎

双十一“疯狂”过后:劳筋伤骨,不亦悲乎

时间:2015-11-11 | 来源:IT之家 | 阅读:162

话题: 双11 阿里巴巴

《圣经》有言:“上帝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反过来,当一个群体集中疯狂于同一件事情时,虽然未必消极,但事件背后必然有着不寻常的因素。无疑,双十一是疯狂的,阿里巴巴今年最新的数据,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元,12分28秒破百亿,11小时49分就突破去年的571亿元纪录,支付宝交易峰值每秒钟8.59万笔,成绩何其疯狂,也何其漂亮。“漂亮”本身也意味着这是一次近乎失去理智的购物狂欢,狂欢过后,总会有一地的麻烦要收拾。商家要回血,消费者喊“剁手”,本质上,无非是大伙陪阿里玩了一场劳筋伤骨的盛大游戏,最后除了一张闪闪发光的成绩单,还有更多值得歌颂的吗?

而对于其他人,既然是“陪玩”,双十一带来的恐怕更多只是资金和体力上的消耗。

首先对消费者而言,轻则打乱了他们原本正常的消费计划,例如某人在双十一前一两个月想买一件衣服,但是考虑到双十一可能会降价,如果不是特别土豪,恐怕都会耐着性子等到那一天。还有,本来无意加入狂欢的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无法正常进行购物计划,否则等快递怕是要等到地老天荒了。这些显然是很不好的体验。更严重的影响还是狂欢氛围和低价诱惑令很多人失去消费的理性意识,比如购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或是透支预算,尤其对那些经济条件一般,需要合理计划收支的人群,造成的麻烦都会让他们在日后后悔不迭。消费者喊“剁手”或是出于自嘲,但公众以及商家甚至管理层,却不应忽视其背后的深层问题。

对于卖家而言,若不能进入天猫会场,双十一对他们而言恐怕只是一种伤害。淘宝就不说了,就算是来自天猫的小商家,很长一段时间内流量也基本不会被引到自己的店铺,除非真的能做好营销,否则就别想赚钱了。那进入会场呢?首先你的销量、客单价、付费、免费等流量占比、品牌知名度等等各项指标要合格,其次,得有足够资金在各种展位、直通车投放广告,毕竟天猫小二不会主动把流量给你。就算这些都能做到,最终还是要迫于阿里的压力,拉低自身商品的毛利率,靠跑销量赚个零头小利,若算上用户退货率,很多商家的利润都是负数级,所以,能够在双十一中真正大赚一笔的,可算是凤毛麟角了。这种现象年年如此,然而出于各种考虑,商家们还是不得不年年加入到双十一的大潮中,否则等于将用户和销售额白送给竞争对手,谁也不傻。只是这当中有多少被动情绪,不言而喻。重要的是,节前配合阿里拼命压货、刷量,为的就是让双十一前后的销售额尽量集中于一天释放,打造“爆款”,这样做,相当于一种体力和精力的透支,能健康么?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