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潮牌 PR”亮相巴黎时装周后,国内Quirky上市

“潮牌 PR”亮相巴黎时装周后,国内Quirky上市

时间:2015-11-25 | 来源:创业最前线 | 阅读:103

话题: 创业最前线



COS 不潮,纪梵希又太贵,PR想通过互联网模式为 90 后潮人解决穿衣大事。这个本土潮牌目前进行到 Pre-A 轮,上一轮的投资方有专注时尚产业的荟睿创投、著名投资人赵军等。


今年初 PR 亮相巴黎时装周。创始人张超出身阿里,之后又创办过浙大 EMBA 培训中心,让他跳出体制转向时尚领域的动机是——他认为轻潮牌时代已经开启。所谓轻潮牌,有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时尚,一个是低价。


“90、95 后消费群体已经起来了,这些年轻人穿衣服在乎的不是别人的看法,会更重视自我。” 张超告诉 36 氪。PR 不走奢侈路线,想做一个让年轻人都穿的起,也穿的出态度的国潮品牌。


用互联网卖衣服,是为了低成本和参与感

PR 首先切的是女装这块蛋糕,原因是他们跑遍整个巴黎时装周,发现那些潮牌普遍用的暗黑街头风体现不出女性特质,没有一个专门为女生设计的休闲运动潮牌。而潮牌动辄上千的价格也不是普通年轻女孩可以承受的,据调查,目前我国年轻女性衣服的单价大概在 200 到 500 元左右。

潮牌的高价很大程度上是由销售模式决定的。无论是国外的 Y-3、克罗心或是本土新兴的 NPC,现有潮牌大多走的是线下渠道。张超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和欧洲的买手制不同,中国国情是特许经营制,这意味着成本会很高。” 此外,PR 团队做过一个调查,结论是在中国把一个服装品牌从 0 做到 1 大概需要 1 亿 2000 万的投入,很多创业者烧不起这个钱。税费和成本最后都被加到消费者头上,导致潮牌在中国一直被归为轻奢行列。

为了降低价格,张超选择了互联网模式,不像许多牌子仅仅开个淘宝店那么简单,除了线上销售,他还想用创意众筹的方式提升用户参与感,就像服装领域 Quirky。

先简单介绍一下Quirky,这个平台基于用户创意把新产品发明出来、并最终销售给大家,在每天收到的 2000 个发明创意中,有 3-4 个会被付诸实施。张潮认为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用户和设计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他打了个比方:传统的服装店就像炒菜馆,只是品牌对消费者的单向输出;但他想把 PR 做成一个火锅店,消费者喜欢什么可以自己往里加,设计师也能更了解他们的想法。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