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巴士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无法超越公交、地铁等传统公共交通现有水平,则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收集和分发平台的巨大价值。
此外,嘟嘟最重要的上下班通勤用户对准点率要求很高,在高峰期运力吃紧,拥堵严重的特殊情况下,对于绝大部分上下班人士来说,如果嘟嘟巴士不能有效缓解准点到达刚需,其煞费苦心提供的所谓个性化差异服务:
诸如早餐、水、Wifi、音乐、游戏、报纸,孕妇专座,急救药箱,雨衣,移动社交平台等等增值服务都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多少人愿以晚点为代价体验上述可有可无的短暂服务,毕竟迟到几次可能连工作都丢了。
如若实现与公交车和地铁相同标准的准点率,对于收发车时间、行车路线都相对固定的嘟嘟巴士来说,如何平衡准点与舒适度、票价成为重中之重。
如若不能拥有类似公交专用通行车道,超载无罪等特权,票价和准点优化空间势必会大打折扣,倘若聚焦节假日及周边短途旅行市场,则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初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嘟嘟巴士,可能也不敢想太多。
刘逸洵坦言嘟嘟正式运营才8个月,明年市场很难预判,在业务模式未完全清晰之前,嘟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盈利能力和优化业务,比如更加注重营造用户群的社群属性,严格执行线路优化的标准,同时拓展更多异业合作模式寻求自保。
嘟嘟前期选择大中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业务突破重点,势必会触动到公交车、地铁、巴士公司等传统既得利益代表,他们常年坐拥巨额财政补贴和各种政策支持,在价格、班次、辐射范围广度和深度、速度、甚至通行特权都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大巴试图在舒适度和增值服务领域撬开市场缺口,但前景似乎没那么容易实现。
针对嘟嘟发展壮大可能会冲击传统巴士利益,刘逸洵则颇为乐观的下赌注: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对智慧出行非常感兴趣也给予高期望,政府也希望有更多来自互联网的新鲜血液激活传统行业的活力,政府擅长扮演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者角色,故政策因素对于嘟嘟巴士而言,一方面是壁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机遇。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