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靠什么盈利呢?没有盈利怎么上市,资本市场怎么估值呢?1995年,在摩根士丹利的经营下,网页浏览器提供者网景(Netscape)成功上市,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发行价对应估值7亿美元,第一天收市29亿美元,1998年被美国在线用换股形式收购时估值1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正是“用点击率估值”的首创者——从此互联网公司上市的首要标准是点击率(世纪之交)或用户数(21世纪后)而不是盈利性,盈利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替代。
于是,企业可以在亏损——甚至不知道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上市。这种“不盈利就可以上市”的模式几乎成了美国资本市场上“互联网公司”的特权(直到近几年才开始赋予特斯拉这种领域外的“互联网模式”公司)。
于是,风险投资与互联网投资对象互相扭合成一套操作链条:种子期广撒网,起步投资都不大,仅为数万至数十万美元(包括天使和风投,2010年前后天使一般几万美元,风投接盘时第一轮一般300-500万美元。2014年已经十分狂热,1000万美元过去不敢想象的高价也可见到),通过几轮融资靠烧钱把摊子铺开。
此时不需要盈利甚至不需要收入,商业模式是临近上市时才需要讲的故事——把估值迅速做高,到上市时市值足够大,对应的公司市值个个都是天文数字,翻了成千上万倍。
当然,人们最终看到的成功上市的企业只是被投资企业的一小部分。上市接盘的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养老基金支持的共同基金,而风投们此时已经得到获利退出的渠道。
之后是再一轮洗牌,一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不善下市,一部分被收购,少部分成功的上市企业继续扩大市值,投资这部分公司的共同基金享受增值。
除此之外,被投资的(未上市)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是另外一条可行的风投退出渠道。进一步的,早年在世纪之交前后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上市热潮中依靠这套资本机制发家的被投资者,往往在套现之后转身成为投资者,即新的风险投资合伙人或实力雄厚的天使投资人,这样美国硅谷的金融闭环机制就最后完成了。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