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美国是怎样为互联网公司估值的?

美国是怎样为互联网公司估值的?

时间:2015-08-25 | 来源:3W互联网深度精选 | 阅读:156

话题: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很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名声在外的互联网公司完全以不盈利的状态(比如Facebook、LinkedIn、Yelp……)或者虽然盈利但估值高达1000倍的状态长期存在(比如亚马逊——当然亚马逊自称是因为长期对科研如云计算的高投入压低了账面净利润)。


从第二点独到技术意义上看,笔者认为近期美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意义有限。而从技术意义上看,世界上的确存在有独到技术的公司,光凭它自己打拼很难有商业模式,但是嵌入某个生态环境中就有独到价值。


比如A股的科大讯飞,语音输入和识别技术世界第一,可是单凭自己很难做生意,但只要嵌入合适的载体,它的技术能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模式,对于生产生活的进步意义重大。所以科大讯飞的确应当对应20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甚至可以更高。


那么,美国上市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到底如何呢?已经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谷歌、亚马逊,的确在很多领域凭借上市后已成名公司的“群聚效应”吸收了美国的顶尖人才。但是,其他一些细分领域的公司,比如做餐饮点评的Yelp、团购的Groupon就很一般了。


它们的主要技术体现在“相关性算法”上,主要目的就是用于电子商务的关联推销,除此之外还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功能,而电子商务推销对人类生活的改进意义是有限的。


其实,互联网公司用到的技术难度远不如基础层的通信行业,把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搞得比真正有门槛的集成电路公司大得多,驱使信息产业人才一窝蜂涌到移动互联网,其实削弱了信息产业长远的人才后劲。


当然,笔者相信互联网的网络结构确实会促生一些根本性的技术飞跃,意义重大,但这留待专文讨论。


那么,为什么这些美国互联网公司看起来比那些中国小盘股公司要更“值这个价”呢?这里面除了很多资本市场和IT界人士长期存在的“仰视美国”的心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美公司尤其是科技类公司的属性不同。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类公司,其实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工业社会的分工组合,其中蓝筹公司(央企、白马型民营企业)是这个社会的股价或“重大节点”,它们估值数百亿人民币没有问题,而很多近两年因为种种概念被炒上去的小公司,其实是工业系统细枝末端上的公司。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19 haote.com 好特网